本期点评:孙君文
@北京日报#网购# “双十一”购物节10月14日启动预售,相较往年提前了整整10天。面对“史上最长‘双十一’”,各大平台“卷”得火热。但也有消费者吐槽,促销玩法依旧如同“考奥数”,只看规则就已晕了。
微评:时至今日,“双十一”已走过15个年头,电商平台的活动规则也是一变再变。不过,随着规则愈发烦琐,不少消费者抱怨“硬是把优惠玩成了一门玄学”。实际上,在网购“飞入寻常百姓家”的今天,决定平台未来发展的,已不仅仅是价格的“新鲜感”,而应更加注重“品质为王”。能在多大程度上倾听用户心声、提升用户体验、提供用户方便,怎么让消费者更顺心便利地购物,才是亟待平台思考的关键。
@东方网#“父婴室”# 近日,上海一家商场推出“男亲子卫生间”。这个被称为“父婴室”的男性亲子卫生间,方便男性家长在公共场所照顾婴幼儿,引发广泛关注和好评。
微评:“父婴室”的出现,既解决了男性带娃的实际需求,也传递出一种正向观念——育儿是夫妻双方共同的责任。从“母婴室”到“父婴室”,能够促使社会更广泛地接受父亲参与育儿行为,有助于推进性别平等以及建设育儿友好型社会。
@北京晚报#体测神器# “一瓶就可开挂考试”“1000米提升20秒到25秒”……近日,北京各区四、六、八年级体质健康测试统测正在陆续进行中,不少家长希望“临阵磨枪”,有商家借机力推“体测专用鞋”“小红瓶”等“体测神器”。
微评:且不说这些乱七八糟的“体测神器”对孩子的身体是否有害,家长们临时抱佛脚、走“捷径”的行为,不仅与中学体考的初衷相违,更有悖于诚实守信的道德观念,是不折不扣给孩子做了一回“坏榜样”,有碍孩子的健康成长。说到底,考试应当慎重对待,“投机取巧”必然“弄巧成拙”。
@上观新闻#“职业闭店人”# 近日,上海多家培训机构突然宣布闭店,且几乎一致地在公告中称,将学员安置工作委托给了名为“转课无忧”的第三方机构。
微评:不难发现,“转课无忧”的操作手法虽然经过了精心“包装”,但本质上仍是帮助经营者脱身的“职业闭店人”。其中有无违法违规之处,学员的合法权益有没有得到切实保障?对此,主管部门有必要一查到底,决不能让这种闭店“套路”成为行业的潜规则。
本报讯 (记者 刘全民 张可) 我市丘陵岗坡贫瘠稻麦农田基础地力提升技术观摩培训会17日在高淳区举行,现场展示了丘陵岗坡瘠薄农田耕地质量与粮食单产协同提升、木霉菌联合秸秆灭活还田稻麦轮作高效栽培等“四新”技术(新产品、新技术、新装备、新模式)等技术成果。经初步测算,示范区水稻单产提升5%以上,土壤有机质提升3%以上。
南京有着“六山一水三分田”的地形地貌,人多地少,耕地资源约束性矛盾突出。据调度,目前我市中低产田占比40%左右,其中丘陵岗坡农田是中低产田的主要集中分布区。市第三次土壤普查显示,丘陵岗坡农田存在耕层土壤厚度浅薄、表贫里更贫、质地黏重等瘠薄问题,直接限制了粮食单产提升潜能。同时,以高化肥投入换取高粮食产出的栽培方式易造成农产品质量和环境等安全风险。因此,推广丘陵岗坡瘠薄稻麦农田基础地力提升技术,对提升我市耕地质量、确保粮食安全有重要作用。
活动现场,一台红色旋耕机在农田中来回穿梭,伴随机器轰鸣,深层土壤被翻出地表,秸秆翻入地下。与常规旋耕机不同,旋耕机前方安装了一排火枪,喷出高温火焰对秸秆和土壤进行炙烤。
“秸秆直接还田是提升土壤地力的一种方法,但一直存在病虫草害绿色防控有效措施不足、效果不稳定、防控成本过高等问题。”项目负责人南京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党委书记李荣介绍,现场演示的木霉菌联合秸秆灭活还田稻麦轮作高效栽培技术,在普通旋耕机上加装高温火焰灭活机器,通过消耗天然气,喷射高温火焰加热土壤,杀死土壤中的草种子、虫卵和病原菌,达到病虫草害绿色防控的目的。再配合喷施哈茨木霉菌剂,可促进秸秆快速腐解、释放养分,同时抑制土壤中病原菌的生长与增殖。
“在具备农机手的情况下,这一新技术亩均使用成本为20元—30元。每台机器每天可作业60亩—80亩,除了丘陵岗坡地,在平原地区也可以运用。目前这一新技术已在江苏、湖北、黑龙江等地开展试点推广。”李荣说。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是粮食安全的“压舱石”。市耕地质量保护站站长刘胜环表示,通过土地有机质提升、配方肥、秸秆还田等技术综合配套,试验示范推广的丘陵岗坡贫瘠农田粮食单产每年可提升5%以上,土壤有机质提升3%以上。下一步,我市将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开展土地有机质提升行动,推广试验示范商品有机肥加配方肥或缓控释肥、秸秆还田、犁耕深翻等技术模式,夯实耕地质量,保障粮食安全。
□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马忆玲
通讯员 宁司宣
“塘里螃蟹应该不是被农药水毒害的,今年天热雨水少,螃蟹产量下降是必然趋势。还有什么疑点?我们再捋一捋。”日前,高淳区北固村村民史廷华接了一通电话,轻车熟路地赶往“案发”蟹塘。他绕着蟹塘仔仔细细看了一圈,把螃蟹的“死因”反馈给养殖户张大哥。经他这么一说,张大哥的态度缓和下来。
前不久,张大哥家蟹塘有螃蟹死亡,他怀疑是陈某家的农药药水流入了共用的沟汊,向其讨要说法,两人大打出手。而史廷华作为高淳区阳江镇北固村农业带头人,擅长从专业养殖角度“断案”,村里的农户有了矛盾纠纷,都喜欢去挂他的“专家号”。
近年来,北固村秉持“矛盾不出村”原则,发动老党员、退休律师、农业带头人等“身边人”纾解村民急难愁盼,日渐形成了“村民有事村民讲,村民纠纷村民解”的氛围。
由于地处水乡圩区、土地稀少,北固村里常有“寸土必争”引发的邻里纠纷。张氏兄弟因房屋地界问题闹起了矛盾,弟弟发现哥哥在建房时墙基越过了分界线,据理力争一步也不肯让,哥哥无奈找到70多岁的张老。张老与张氏兄弟促膝长谈三个多小时,最终,兄弟俩握手言和。
“像遗产分割、土地界线这类涉及核心利益的家庭矛盾,年纪大的村民来调解反倒能起大作用。”北固村党总支书记吴志峰感慨,村事调解讲究“对症下药”,通过整合各类调解力量,村里针对不同类型矛盾纠纷,活用不同的化解方法,调解成功率、当事人满意度持续提升。
现在,北固村的调解员按需分成多个大类,村民可以在调解过程中选择自己信任的调解员介入。
张某与妻子感情不和闹离婚,商量好一人抚养一个孩子,可他却临时变卦,不肯让女方带走小孩。就这样,夫妻俩的事升级为双方家族之间的矛盾。政法网格员请来了“周公”老吴。这桩婚事是老吴说的媒,他清楚地知道两人从相识到结婚,再到这么多年相互扶持的过程,和双方家人也相熟。最后,老吴提出按最初方案来,但不割断两个孩子之间的联系,圆满化解了纠纷。
据了解,“周公”是高淳当地对媒人的称呼,尤其对农村地区的已婚家庭而言地位特殊,夫妻发生矛盾时,找“周公”居中调和,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此,北固村结合本地风俗习惯,针对婚姻矛盾纠纷专门召集“周公”调解员,通过“周公”讲情、基层调解员明理、政法网格员释法,至今已帮助27对夫妻修复关系。
“这些‘熟人’调解员利用人熟、地熟和情况熟的优势,为同村村民提供了近距离、低成本、高效率的调解服务。”吴志峰告诉记者,除基层调解员以外,目前已发展了16名乡村“能人”加入本村调解队伍,热心参与构建邻里一家亲的和谐家园。
10月14日,六合区宁晨花博园销售中心内,首批地产蝴蝶兰大量上市,吸引不少市民前来采购。
通讯员 蒋楚婕 吴翔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董家训 摄
□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孙敬清
连日来,在位于六合区马鞍街道的宁晨花博园,车来车往,游人不断。宁晨花博园以种植销售蝴蝶兰为主,往年只有进入腊月才会迎来市民游客打卡,今年刚进入农历九月就有“流量”。这一“反常”现象引起了记者的注意。10月14日,记者走进园内一探究竟。
进入宁晨花博园,1号厅便映入眼帘。厅内,绿萝等各种绿植长势良好,一盆盆或洁白如雪、或淡紫如烟、或粉嫩如霞的蝴蝶兰摆放其中,格外惹眼。蝴蝶兰这个季节咋也有花开?
“我们采用催花栽培技术,让蝴蝶兰提前绽放。”面对记者的疑惑,宁晨花博园总经理杨金生解释道,今年,他拿出两个温室大棚,对近3万枝蝴蝶兰实施“催花术”。他介绍,蝴蝶兰喜欢温暖的环境,通常在3月份左右进入盛花期。若想让它们10月开花,必须在7月份催花芽。
根据多年的“小试”,杨金生发现,蝴蝶兰在白天23℃、夜晚16℃的环境中容易开花。然而,进入盛夏时节的南京,高温酷暑天屡现,大棚内温度更是高达数十摄氏度,并不利于蝴蝶兰生长。针对这一问题,他通过物联网系统设置了棚内温湿度、光照,还专门购置了空气能冷热一体机,给蝴蝶兰“降温”。
“第一年‘试水’,我们没有提前考虑到电容的问题。因电容不够,空气能冷热一体机刚打开就出现跳闸。持续断电的话,经过1—2个小时的高温炙烤,棚内的蝴蝶兰就会全部烤焦。为此,我们关上自己办公室的空调等电器,把‘清凉’送到棚内。”杨金生告诉记者,最终,在马鞍街道的积极协调下,园内实现了电力增容,保证了正常运转。
把蝴蝶兰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虽然有物联网实时监测,但杨金生依然不放心,安排工作人员24小时轮班值守,做好温湿度比对,并让花儿们在傍晚6时、凌晨3时分别“喝”一遍水,更好抵御高温侵袭。近3万枝蝴蝶兰顺利熬过“加长版”三伏天,在10月1日前后陆续盛开,较往年提前了两个多月。
记者走进1号厅花房看到,玫红、金黄的蝴蝶兰,宛若一只只翩翩飞舞的蝴蝶停留在枝头,聚集成簇,令人沉醉,不时有市民游人前往挑选。
“这个金秋,我们也历史性地迎来了丰产丰收。”杨金生告诉记者,单头蝴蝶兰批发价达23.9元/枝,与春节期间价格基本相当,仍备受市场青睐,“国庆假期前后,我们总共销售了两万余株,远超预期。”
本报讯(通讯员 葛阳 记者 田诗雨) 10月17日,秦淮区“秦淮有戏”微短剧中心正式启用,该中心将形成微短剧产业发展全过程服务保障体系,进一步推动中心实体化、市场化、规范化运作,实现产业链“闭环”发展。
据悉,微短剧作为新生文化内容形态和文化消费品,市场规模快速增长,带来数字内容产业的生态变革。2018年启动的江苏网络文学谷,目前累计创作原创作品7万余部,向海外输出网文作品16367部,近10部获国家级奖项。2021年成立了规模为2亿元的秦淮网文谷基金,用于版权采购和后续的产业化打造。2022年,江苏网络文学谷提前布局微短剧市场,与多家高校、企业、团队在原创剧本、影视制作、版权贸易等多领域形成合作,上线播出了《美食来敲门》等热播剧,为微短剧中心模式建设做了有效探索。
江苏网络文学谷总经理唐文博介绍,此次微短剧中心的成立,将围绕微短剧产业特性,建立“1+3”平台体系,“1”即一个实体化平台运营公司,“3”即企业、高校等相关机构和作家三方共建,并在“1+3”平台体系下,打造五大中心,实现招商引资、版权贸易、影视制作、内容审核和投融资五大服务功能,为全国影视企业、剧组的拍摄提供“一站式”服务。
此外,“秦淮有戏”微短剧中心成立后,将紧扣城市IP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全面推动经典IP的孵化转化,将聚焦“微短剧+文旅”“微短剧+消费”“微短剧+生活”等模式,着力推动内容精品微短剧产业发展,为城市引流、为文旅赋能。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