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游戏版号的历史。
一、游戏版号的历史:十年两万款,半数以上是棋牌、休闲
根据对广电总局公开信息的彻底梳理,我们统计出:2009-2018年,全国一共有约2万款游戏过审,其中80%是手游(尤其是国产手游)。由于国家政策的变更,大部分手游都是在2016年以后申请并获得版号的。
从类型上看,获得版号最多的是棋牌类游戏,占据三分之一以上;其次是休闲类。在重度游戏中,RPG游戏获得的版号最多。2018年以后,我们预计棋牌类游戏很可能再也不会获批,对版号生态造成深远影响。
二、十年发放两万个版号,大部分是国产手游
2009年至2018年十年间,全国范围内获得版号的游戏共有19880款,包括国产和进口的端游、页游、原生手游、H5游戏及主机游戏。其中进口游戏仅1064款,国产游戏18816款;手游15843款,占比接近80%。
手游是一个新生事物,从2013年才开始履行版号流程。2016年6月,广电总局宣布从当年7月1日起,所有上线运营的手游都需要办理版号,存量游戏不得不扎堆申请版号,整个“补票”流程直到2016年底才接近完成。
从2016年7月到2018年3月,是游戏版号办理的“常态区间”,政策保持着稳定和宽松。其中,仅2017年就有9368款游戏获得版号。在此期间,手游成为了版号申请和发放的主力军,在大部分批次的版号中,都有80%以上的手游。端游、页游、主机游戏所占比例越来越低。
在所有已经过审的手游产品中,进口手游仅524款,国产手游15319款。在历史上,国产手游的审批流程远比进口手游简单,而且曾经存在“国产手游版号申请绿色通道”(2018年以后已经不复存在)。H5游戏一共只有31款获得版号,远不及已上线运营的H5游戏数量的零头,原因在于绝大部分H5游戏和小游戏以广告为变现手段,未办理版号。
AR/VR题材游戏有12款获得版号,其中包括腾讯出品的《一起来捉妖》和黑桃互动的《捉妖手机》,以模仿《Pokemon Go》为核心思路,在玩法和技术上都缺乏亮点,短时间内难以成为新热点。此外,对于AR+LBS的玩法,国家监管部门持谨慎态度,这也限制了此类产品获得版号。
三、棋牌游戏一骑绝尘,重度游戏当中RPG占比最高
广电总局的《关于移动游戏出版服务管理的通知》将手游分为两种:“七大类”与“非七大类”,前者是指“不涉及政治、军事、民族宗教等题材内容且无故事情节或者情节简单的消除类、跑酷类、 飞行类、棋牌类、解谜类、体育类、音乐舞蹈类等休闲益智国产移动游戏”,与“非七大类”相比,“七大类”游戏审批时间更短。与此同时,“七大类”产品都是轻度游戏,厂商研发成本更低,因此获得版号的手游一直以“七大类”产品为主。
自从2013年开始发放手游版号以来,所有过审的手游产品当中,有38%是棋牌类,16%是益智休闲类;如果把消除、捕鱼、跑酷等“泛休闲类”游戏加起来,休闲类产品的占比还会进一步增加到31%。棋牌类和广义休闲类游戏总共占据了历年以来过审手游的69%。
在重度游戏当中,RPG占据了15%,以MMO和ARPG为主,是名副其实的市场主流。中度玩法的代表——卡牌类型占比5%,曾诞生过《刀塔传奇》(后改名《小冰冰传奇》)《我叫MT》等早期的国民级游戏;不过随着RPG等更重度类型的崛起,卡牌游戏占比持续走低,大多为日漫和三国IP改编,目前仍有《FGO》《阴阳师》等爆款。
SLG的占比略逊于卡牌,比前两年有较大增长,占比4%,IGG、Funplus、智明星通等依靠SLG在海外市场打开局面,加上《乱世王者》《率土之滨》在国内市场的成功,让行业看到了SLG的未来潜力。MOBA游戏总共只有55款过审,还不足整个市场的1%,其中除了腾讯的《王者荣耀》,还有网易的《非人学园》《超维对决》《决战!平安京》、沐瞳科技的《无尽对决》、英雄互娱的《无尽争霸》、巨人的《虚荣》和盖娅互娱的《自由之战》等,但在《王者荣耀》一统天下的局面之下,后来者在国内市场的挑战均以失败告终。
从上面的数据可以看出:重度游戏虽然贡献了整个市场的大部分流水,但是数量比例却不高。中国网络游戏市场早已进入了“头部集中”时代,“二八定律”大行其道,大型厂商都是依靠少数头部产品生存的。
所以,我们固然需要关注版号核发的总体频次和数量,但是更要关注热门品类、头部产品能否获得版号,其中蕴含的不确定性很高。
版号恢复之后,最大的政策变动可能发生在棋牌类:2018年,国家对棋牌类游戏进行了大规模整顿,腾讯《天天德州》等诸多热门游戏下线,地方棋牌游戏下线的数不胜数。棋牌游戏容易涉赌,即便运营方禁止赌博,玩家也可以通过第三方“变相赌博”,违反国家政策。我们预计2019年以后,棋牌类游戏几乎不再可能获得版号,从而释放出大量版号资源。
四、2019年,游戏版号究竟会缩水多少?看样子不少
2017年,总共有9368款游戏获得版号;2018年,国家提出了“网络游戏总量调控”政策,但是没有给出具体数字。2019年,游戏版号究竟会缩水多少?对现有市场格局会造成多大影响?我们认为,游戏版号总数将大幅度缩水,甚至降低到巅峰期的30%左右;但是,由于棋牌类游戏淡出市场,重度游戏受到的影响可能没有市场想象的那么大。
1)游戏版号数量很可能只有2017年的30%左右。
2018年12月底,游戏版号恢复发放,提振了市场信心;但是,十天之内两批次164款的核发节奏只能算差强人意。一方面,2018年4月-2018年11月版号核发暂停,造成了大量库存产品积压,按每月600款申请版号估算,也有近5000款游戏等待审批;另一方面,即便不考虑去库存压力,目前的审核速度也远不如2017年。
2017年全国获得版号的游戏共9368款,核发数量最多的月份是1月,正好1000款,最少的月份是10月,也有580款。我们预计,在今年春节之前,可能还会核发一次游戏版号,使得2018年12月中旬到2019年2月初的版号发放数量达到200-250个。这个数字可以说非常低下,尚不足2017年月均发放数量的三分之一,不能满足游戏行业的需求。
2017年,游戏版号总共核发了145次,其中3月份最多,达16次,最少的为6月份和10月份,各自也有9次。2017年全年,游戏版号月均核发12.1次,平均不到3天就会发放一批,次均核发版号个数为64.6个。相比之下,2018年底恢复版号之后,前两批分别核发了80个和84个版号,绝对数量并不少。问题在于,发放频率远远低于2017年。
那么,2019年究竟将核发多少个版号?这取决于版号发放“常态化”之后的核发频率:如果每月3次、每次80个左右,全年将核发约3000个;如果每月只核发2次,全年版号数量甚至可能少于2000个。
除非春节以后,版号核发频率大幅度提高,否则全年版号数量大幅度下降已成定局。或许这就是对“网络游戏总量调控”政策的执行。
对于游戏厂商来说,不幸中的万幸是:棋牌类游戏基本不再可能获得版号,从而空出大约40%的宝贵版号资源。这样看来,2018年堆积的版号申请有可能在2019年下半年全部解决。在历史遗留问题解决之后,重度游戏受到版号政策的影响会相对较小,因为它们在全部过审游戏中的比例本来就比较低。当然,那些涉及暴力色情、违反国家政策的游戏除外。
2)但是,也不要忽略一次发放几百个版号的可能性
在对版号发放形势保持整体悲观的同时,我们也不能排除一种可能性:中宣部出版局会不会突然加快审批节奏,一次发放几百个版号,从而较快地解决历史遗留问题?2017年,一次核发100个以上版号的情况并不罕见,最多的一批(4月18日)甚至核发了230个。如果这种情况出现,我们对2019年游戏市场格局的判断有必要做出较大调整。
必须指出,2017年之所以经常出现一次核发上百个版号的现象,与棋牌类游戏关系很大:棋牌类产品大同小异、审核简单,当时有些批次核发的版号甚至全部是棋牌类游戏。现在,棋牌类几乎不可能获得版号了,也就很难出现一次核发几百个版号的“盛况”了。无论如何,在监管政策变化很快的情况下,任何可能性都不能完全排除。
自从2018年12月19日恢复游戏版号核发以来,版号审批速度远不如暂停之前,但考虑到机构职能调整刚刚完成、核发批次尚少等因素,我们暂时还不能下版号接下来都将以这个节奏发放的定论。
不过,如果将版号审核与棋牌监管、总量调控政策和道德委员会的成立等事件联系起来看,我们认为未来版号审核的尺度一定会比以前更为严格,存在道德风险的游戏、山寨游戏、换皮游戏将无法获得版号,棋牌游戏也会迎来版号荒。监管政策对劣质游戏的清洗,可以有效降低劣币驱逐良币的可能,不管短期还是长期来看都利好头部厂商和原创厂商。
五、游戏供给有边际改善?也有可能是边际恶化
有人认为:2019年游戏版号恢复之后,版号数量明显减少,将使得游戏供给出现“边际改善”,可以缓和整个市场的竞争,对行业健康发展是有利的。我们对上述观点表示坚决反对:游戏供给不但要看数量,更要看质量。在“端转手”红利耗尽的今天,游戏供给更有可能出现“边际恶化”。事实上,版号问题可能根本不是2018年手游市场增速急剧放缓的主要原因,版号恢复也就很难为2019年的手游市场提供足够的支撑。
六、版号问题绝不是2018年手游市场增长急剧放缓的唯一原因
伽马数据的《2018年中国游戏产业报告》显示,2018年中国手游市场收入1339.6亿元,增速从2017年的41.7%下滑到15.4%。我们认为这个数字还略有高估,2018年手游行业收入的真实增速只有10%左右。到底什么原因导致了2018年行业增速的大幅度下滑?很多人认为是版号审批。
不可否认,版号确实对行业增速产生了较大程度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部分游戏因为内容不符合监管要求而无法获得版号,最典型的莫过于《绝地求生:刺激战场》《绝地求生:全军出击》两款手游,不仅因为版号问题无法变现,还对其他游戏形成分流效应,成为流量黑洞,影响行业整体营收。
我们的独家爬虫数据显示,从2018年2月开始,《绝地求生:刺激战场》一直是全渠道下载量最高的手游产品,直到11月才被《明日之后》暂时超越。其次,版号审核暂停导致部分厂商在老产品走完生命周期之后没有新产品可以接棒,老玩家在迟迟玩不到新产品的情况下流失掉了,这是整个手游行业的损失。
但是,版号问题远不足以使得手游行业的整体营收增速骤然下滑到10%左右。首先,《绝地求生:刺激战场》的巅峰期DAU在4000万以上,确实是一个“流量黑洞”,但是还不至于吸干整个市场的流量——要知道, 《王者荣耀》的巅峰期DAU约有1亿!此外,用户流量与营收体量并非简单的线性相关,吃鸡手游对其他游戏收入的负面影响不一定有那么大。
其次,版号并非游戏上线之前临时申请,而是在开发阶段就已备好,囤积版号是游戏行业的通行做法;市场份额越大的厂商,版号储备越丰富。
据我们测算,腾讯的手游版号储备可供使用到2019年年中,第二梯队的厂商也大多可以撑到2018年年底,这意味着2018年的版号发放暂停并未对头部厂商造成致命影响 。最后,如今的重度手游产品在开发和测试方面的时间周期大幅拉长,毫不夸张地说,版号暂停发放的 8个月时间,甚至不如一些重磅产品测试调优所花费的时间。
片面将2018年手游行业遭遇的问题归咎于版号问题,是一种不负责任的偷懒行为。那么,手游市场还出现了什么根本问题?我们的答案是:“端转手”红利时代步入尾声,新游表现乏力。
七、“端转手”红利即将耗尽,手游厂商接下来去哪里找IP?
众所周知,中国手游行业在2013年开始的第一波增长得益于人口红利,第二波增长则由IP驱动。在各类型IP中,“端转手”是经过市场验证的最成功的路径。
2018年收入TOP100的手游中,端游IP改编产品收入占比37.5%,可谓一枝独秀。我们还需要注意:《王者荣耀》这款超级头部产品,名义上是原创IP,实际上模仿了端游《英雄联盟》;如果把它划入“端转手”行列,端游IP所占的市场份额将超过50%。
问题在于:第一,端游IP的消耗速度永远超过其孵化速度。今天,国内知名端游IP基本已被消耗殆尽,有些还被多次改编,只余数款硕果仅存。
2018年,《传奇》《奇迹》两款有十几年历史的老端游都被再次移植为手游,国产端游大作《魔域》第三次被改编为手游,就连《魔力宝贝》《石器时代》等“上古端游”都已经被搬上移动端。不仅如此,端转手之风甚至延及Steam和主机平台,《绝地求生》《堡垒之夜》《方舟:生存进化》《鬼泣》《上古卷轴:刀锋》……都是例证。
第二,即便只看当下,新上线的端转手产品与以往的同类产品相比,在相同的榜单位置,用户量级和收入规模都有明显下滑,且其生命周期显著缩短。例如,《奇迹:觉醒》《魔力宝贝》都只在畅销榜前列停留了1-2个月,《传奇世界3D》只停留了1个星期。这说明玩家对“端转手”套路产生了审美疲劳,这一点也是手游市场增速下滑的最根本原因。
因此,端转手狂欢之后,所有人都要面对即将来临的后IP时代所滋生的产品焦虑。
敏锐的厂商都嗅到了后IP时代的味道,各个“新赛道”被先后提出,整个手游行业提了整整四五年的“产品为王”首次真正受到正视,《太吾绘卷》《中国式家长》等创新产品的成功,似乎昭示着游戏行业的未来,但是创新谈何容易?幸存者偏差的存在,往往让我们无视那些成功案例背后的枯骨。
大厂商不同于小团队,先求稳方能求变,所以在短期之内尤其是2019年,端转手仍是游戏行业最大的主题,手握重磅产品的厂商无疑具备巨大的竞争优势,这些产品包括腾讯的《DNF》手游、网易的《梦幻西游3D》《暗黑破坏神:不朽》、完美世界的《完美世界》《我的起源》、游族网络的《权力的游戏:凛冬将至》、盛大游戏的《龙之谷:世界》和金山软件的《剑网3:剑指江湖》《剑网2:剑歌行》《最终幻想:勇气启示录》。
必须指出,2019年很可能是“端转手”红利的最后一年。无论版号政策放宽还是收紧,都不改变这一事实。在“端转手”最后阶段的狂欢中,市场份额可能进一步向掌握端游IP资源的少数大型厂商集中。
腾讯、网易两大巨头,“腾讯系”优质内容方,以及B站等细分市场霸主,将进一步侵吞中小厂商的生存空间。部分投资者和媒体至今还认为:版号恢复将有利于中小厂商扩张市场份额,腾讯、网易等巨头反而会受损。
文章来源于:辉煌智囊团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