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千工坪镇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县直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致力于全面落实省委“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州委“三区两地”发展定位、建设“五个湘西”发展要求,聚焦县委建设脱贫地区乡村振兴示范县、国内外享有盛名的旅游目的地目标,打造“五个凤凰”,团结带领广大干部群众,乘势而上、攻坚克难,全镇呈现出经济运行稳中有进、乡村振兴有序推进、人居环境持续改善、社会大局和谐稳定、民生福祉不断增进、党的建设全面加强的良好局面。现就全年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2023年工作总结
(一)聚焦“强筋健体”,产业振兴与经济发展“量价齐升”
一是抓投资促消费,经济运行稳中有进。围绕“文旅兴镇、产业富镇、工业强镇”战略目标。坚持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三链同构,致力推动现代农业、轻加工业、商贸物流三产融合。积极探索资本市场运作模式,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规划产业布局,展开文化旅游、商贸服务、新型工业等招商引资项目工作。“湘商回归”持续发力。镇属企业凤凰县千集体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与湖南华诚生物资源股份有限公司、国新证券股份有限公司、酸辣香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极兔物流、湖南省天下凤凰茶业公司、湘西至仁善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泰美农业、井泉食品等8家国有企业、证券公司、上市公司、民营企业达成产业项目合作开发意向,探索出了“上市公司+镇级公司+村集体合作社+农户”合作共赢新路径,推动千工坪镇12项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提档加速。消费潜能持续释放。全年累计全员带动消费金额80余万元。营商环境持续优化。2023年,千工坪镇工业园暨返乡创业园建成,目前已创办并引进千集体公司100%控股的“千集体罗汉果加工厂”和持股15%的“凤凰县湘大机械厂”两家企业入园,实现罗汉果产业从种植端、到加工端、再到销售服务端的三产融合全产业链。创建千工坪镇商会,整合优势资源,搭建平台共享,实现互利共赢,汇聚发展能量。
二是抓产业助升级,大力实施产业富民战略。促进产业转型提质升级,壮大集体经济蓬勃发展,推进镇域经济和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完善利益联结机制,24家企业及合作社绑定确保有意愿、有劳力、有产业条件的283户一般脱贫户与监测户,实现利益联结全覆盖。重点推进特色高效经济作物种植。截至目前,全镇共发展优质稻2200亩、雪茶500亩、蔬菜5000亩、桃李800亩、烟叶2300亩、油菜6500亩、红薯套种罗汉果2000亩、猕猴桃2350亩、油茶1680亩、铁皮石斛1600亩、稻花鱼1900亩、黄精药材600亩。实施产业提档加速升级工程。各村因地制宜、因村施策,探索打造一村一品产业示范基地:新桃村600亩药材、柳甲村300亩罗汉果、官上坪村100亩南瓜、关田山村200亩稻花鱼、香炉山村500亩雪茶、高坳村200亩烟稻轮作、岩板井社区500亩黄桃、黄沙坪村400亩果蔬、木里村1600亩铁皮石斛、建塘村300亩优质稻、牛岩村100亩金银花、通板村200亩辣椒莴笋轮作、胜花村400亩红花荞农旅产业、新崇礼村600亩无籽猕猴桃等,2023年全镇19个村(社区)集体经济收入均超过10万元。强化运用现代公司治理理念。积极探索市场化运作模式,通过镇属企业凤凰县千集体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引领全镇19个村(社区)集体经济合作社和劳务服务子公司,与湖南华诚生物资源股份有限公司、国新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井泉食品等国有企业、上市公司及民营企业达成产业项目合作开发协议,全面推进千工坪镇产业发展。2023年千集体公司年产值有望突破400万元,年终将分红至19个村集体。
(二)聚焦“稳扎稳打”,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一是持续强化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坚持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作为首要任务,以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勇气,推动各项任务全面落实,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抓好防返贫监测帮扶集中排查。对全镇脱贫户、低收入群体,以及因病因灾因意外事故等刚性支出较大或收入大幅缩减导致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户等重点对象开展动态跟踪监测和收入排查。截至目前全镇户籍7191户29479人,脱贫户1798户7357人,监测户172户718人。抓好动态监测帮扶。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以及因病因灾因意外事故等刚性支出较大或收入大幅缩减导致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户开展动态跟踪监测,坚持预防性措施和事后帮扶相结合,制定一户一方案,采取民政救助、大病救助、扶贫专项救助基金等针对性的帮扶措施予以解决。
二是持续巩固“两不愁三保障”成果与饮水安全。健全控辍保学工作机制,落实义务教育阶段资助政策,做到“控辍”责任和“保学”责任有机衔接。目前义务教育学生入学率100%,小学就读2569人、初中就读1315人,2023年教育助学资助1494人;防范因病返贫致贫风险,落实分类资助参保政策。完善健全慢性病签约管理服务,全镇共签约脱贫户1798户和监测对象 172户,签约服务率100%,对因病可能致贫人口实行“一事一议”精准救助。建立农村脱贫人口住房安全动态监测机制。通过农村危房改造等多种方式保障低收入人口基本住房安全,建立农村危房动态监测机制,制定《千工坪镇农村危房改造防止返贫监测和动态帮扶工作实施方案》,对脱贫人口及监测对象住房开展全覆盖鉴定,完成改造2户。建立农村饮水保障动态监测机制,不断提升农村供水保障水平。确保群众用水安全,全镇安全饮水保障率100%,全镇农村自来水普及率100%,贫困人口自来水普及率100%。优化出台《千工坪镇农村供水工程运行管理办法》,健全以村为单元制定农村供水工程水价相关政策制度,每村安排一名管水员,确保全年正常供水率达95%以上。
三是持续巩固就业产业帮扶,稳定农民增收。进一步压实就业帮扶责任,落实各类农民工稳岗就业政策,鼓励发展共享用工、多渠道灵活就业,稳定外出就业,做好省外劳务对接机制和省内就业帮扶协作,持续加大脱贫人口劳务输出力度。截至目前,完成16000余名的劳动力摸底,转移就业8283人,其中,脱贫监测户转移就业2322人,公益岗位开发带动就业230人,发放务工一次性交通补助9.12万元。积极拓展就地就业渠道,支持群众转移就业、创新创业,继续办好就业帮扶车间,鼓励企业、经济组织吸纳脱贫人口稳定就业;逐步调整优化公益岗位并加强管理,抓好就业困难人员就业援助,继续在农业和工业加工领域推广以工代赈方式,吸纳更多脱贫人口在当地就业。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力度。按照县定目标任务,抓好乡村振兴致富带头人培训工作,增强稳定就业能力。巩固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全镇易地搬迁53户224人,完成53户易地搬迁户不动产登记工作,转移就业97人,每户至少1人就业。
四是持续强化粮食储备,保障粮食安全。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坚决守住耕地保护红线,坚决整治耕地抛荒行为,今年来共计整治“非粮化面积”479.12亩,“非农化面积”0.37亩。严格落实田长制,落实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压紧压实各村粮食安全工作责任,要求镇级田长一月一巡查,村级田长一周一巡查,网格田长一日一巡查。推广粮食套种轮作模式,力争今年粮食生产面积和产量稳定保量。
(三)聚焦“增量提质”,民生福祉与事业发展“比翼齐飞”
一是社会治理有力有序。统筹“四治”发力,自治为基、法治为绳、德治为魂、智治为引,优化乡村治理现代化布局。完善信访制度和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调联动”工作机制,开展常态化矛盾风险问题摸排化解工作。今年来共办理群众来信来访167件,12345热线5件,及时办理率100%,群众满意率95%以上。共受理矛盾纠纷96起,调处成功94起,成功率为98%,排查化解涉访矛盾纠纷10起,化解信访积案2起。千工坪司法所目前有社区矫正人员10人,累计接收社区矫正人员101人,累计解除社区矫正人员91人,刑满释放97人,无重新犯罪。在管精神障碍患者共115人,17名患者享民政护理补贴。镇禁毒办对辖区内在册20名吸毒、涉毒人员共进行了240次月访,其中家庭走访谈话212次,微信(电话)谈话走访28次,尿检56人次,毛发检测25人次。开展“利剑护蕾”持续开展校园周边环境整治及护校安园专项行动,共对校园检查“三防”80余次,落实开展护学岗300次,出动警力500余人次,对辖区内的校车安全检查3次,在校园内开展法制宣传5次,开展“五进”宣传12次,组织地质灾害安全演练活动与生产安全应急演练各2次,联动千工坪镇派出所开展交通顽瘴痼疾整治劝导150余次,对交通、食品、消防、防溺水、应急等各个方面的安全工作全方位行之有效地防范,全年辖区无重大安全生产事故发生。入选2023年州级安全发展工作示范乡镇(街道)名单,完成建塘村州级综治中心标准化建设示范点创建。
二是社会服务高质高效。深化“放管服改革”。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办事难、办事慢、办事繁的问题,选优配强相关工作人员,摆放意见箱、公开监督电话,为优化营商工作的有序开展提供扎实保障。在镇村两级阵地,完善硬件设施,提高服务质量,扩大服务载体。继续拓宽“一件事一次办”改革范围,大力发展便民服务,营造亲清政商关系,累计梳理并公示宅基地审批182项。截至目前,通过“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办理各类政务服务事项达25796件。推广“湘易办”APP的普及使用,注册率达94%。常态化推进“清廉大厅”建设。建立帮代办窗口,促进便民服务落实落地。
三是社会保障做实做好。树牢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织密民生保障网。用好低保、特困、临时救助、防贫保险、扶贫基金等手段,重点关注收入骤减、支出骤增家庭,对遭遇意外伤害、重大疾病等导致基本生活陷入困境的家庭。鼓励和争取社会各界人士帮扶,采取爱心捐赠、消费帮扶等方法,增加脱贫人口收入。农村人口常态化帮扶。建立完善农村低收入人口定期核查和动态调整机制,每月对监测发现符合低保条件的困难人员及时纳入低保范畴。截至目前全镇低保518户1523人。农村留守儿童委托照护。聘请19名村儿童主任,全镇2528名农村留守儿童和孤儿36人(其中5人集中供养、事实无人抚养孤儿25人、散居孤儿6人),均已签订照护协议,签约率达100%。农村低保标准和救助水平稳步提高。镇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线提高至7500元/年。并做到所有低收入救助对象“凡进必核”。社会救助制度建立健全。根据凤凰县出台的《凤凰县社会救助确认权限下放试点工作方案》,制定社会救助制度改革措施文件,因地制宜设定工作流程和程序,同步组织开展试点村开展工作。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建塘村垃圾中转站正式运行,降低垃圾转运处理成本;新坪村污水处理项目完成,有效保护2公里饮用水源,更好保障群众用水安全。
(四)聚焦“培根铸魂”,文化振兴与教化惠民“同向合围”
一是铸魂强农,强化思想引领。文化是凝聚力量的精神纽带。千工坪镇将文化振兴与乡村振兴有机结合、一体推进,有效整合资源,发挥最大效用。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用好红色资源,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坚持每周理论学习制度,持续抓好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宣传教育,提高全体干部群众理论水平。利用院坝会、村村通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深入开展面向乡村的理论学习宣传普及和民生政策宣讲,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教育农村干部群众,增进人们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让党和政府的政策深入人心。加强对社会思潮的辨析引导,帮助人们划清是非界限,巩固和壮大乡村意识形态阵地,依法治理农村宗教领域乱象。
二是文化惠民,保障文化民生。建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阵地。完善19个村(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点“五有”阵地建设。围绕苗族“二月二”“七月七”等民族传统节日,顺应“村BA”等体育文化潮流,全年举办多彩赛事、节日庆典等10余次,促进了民族文化传承和体育文化培育。繁荣发展乡村文化产业,结合以长潭岗环湖游为依托的康旅融合特色观光产业带、以炯文化为核心的文旅休闲精致农业产业带,推出具有地方特色的精品民俗活动和农业体验旅游活动。
三是移风易俗,培育文明风尚。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积极培育新乡贤文化,大力弘扬清廉文化,始终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开展移风易俗行动。提倡厚养薄葬,倡导婚丧仪式从简办理、文明办理。深化家风村风乡风建设,在19个村(社区)设立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中心,常态化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活动,结合“国际三八劳动妇女节”“六一儿童节”等节日契机,召开家庭教育服务活动80余次。深入开展执委妈妈看护队活动,全镇285位执委妈妈在镇妇联指导下每月开展入户走访、矛盾调解相关工作,为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贡献巾帼力量,推动形成家风正、村风淳、行风清、乡风美的良好社会风尚。进一步规范壮大村居道德评议会、村民议事会和红白理事会等群众自治组织,积极修订完善村规民约,推进村民自治。建塘村获评2023年度州级同心美丽乡村示范点。
(五)聚焦“提效增值”,生态振兴与美丽乡村“无缝衔接”
一是压实责任,提高绿色思想。认识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坚持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生态治理持续好转。强化压力传导,实行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捆绑式制度,班子成员包片、机关干部包村、村干部负责,定村庄、定路段、定标准、定时限,将责任层层细化分解。镇村干部全部深入一线,带头参与整治,不等不靠不推诿,使狠劲、动真格、下苦功,形成了全民动员、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有力确保了全镇人居环境整治行动的顺利推进。
二是强化宣传,营造浓厚氛围。先后印发了维护环境卫生倡议书、宣传单近10000份,集中开展宣传20余次,入村宣传30余次,制作横幅标语40多条,对沿主干路的乱搭乱建经营户下发取缔通知书30余份,充分利用广播、微信等平台,广渠道、多层次、全方位宣传报道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动态。通过戴党徽、亮身份、作表率行动,以实际行动进行宣传。党员干部、志愿者,利用周六、周日休息时间,深入19个村(社区)共同参加整治工作,整治“四乱”问题400余处,达到创造美好环境全民参与、全民共享的效果。加大对脏乱差现象和违法占地、乱堆乱排乱放等不良行为的整治力度,教育引导群众增强文明环保意识,营造了镇村互动、上下联动、干群共建共管共治共护的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氛围。
三是突出重点,开展综合整治。以整治3条主干公路,提升1条主街道,树立2个示范村为目标。坚持以治脏为重点,全面清除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和非正规垃圾堆放点,彻底清理大街小巷“四乱”,实行垃圾定点收集、定时清运、集中处理。坚持以治乱为重点。以“五无一美”为整治要点,彻底拆除乱搭乱建4处、规范治理镇区沿街商铺32处。坚持以治破为重点。对农村残垣断壁、废弃院落、农村危房、主干街道、公共场所、路面墙面进行全面修缮整理、清洗共计80余处。坚持以治污为重点。重点整治农村污水横流问题,加大村内排水设施建设,截至目前建塘村、镇区主街道排水渠已全部铺设完毕。坚持以治差为重点。解决基础设施建设差、公共服务差问题,争取项目资金,今年全镇19个村(社区)完成基础设施建设工程17件(涉及道路硬化、水源池、管网改造等)。坚持以长效机制运行为重点。在全面整治的基础上全镇19个村(社区)根据各自实际制定了切实可行的人居环境长效运行机制,切实巩固整治的成果,真正做到了抓早、抓常、抓出实效。
四是攻坚克难,推进厕所革命。排摸全覆盖,宣传全覆盖,整改全覆盖,扎实推进农村“厕所革命”。抓好改厕示范点,建立“一厕一档一表一案”台账。千工坪镇2023年农村户厕新(改)建任务202座,目前已开工数208座,竣工202座,完成率100%。已验收202座,验收率100%,均为三格式化粪池户厕。问题厕所整改总数205座,整改完成数205座,整改率100%,其中:2022年度问题厕所数51座,整改完成数51座,整改率100%。利用赶集日宣传6次,入村宣传50余次,开展改厕技术培训40余次,入户宣传2100户,发放宣传单3000余份。
(六)聚焦“强基固本”,组织振兴与乡村重塑“旗举向定”
一是强化政治引领,实施“铸魂”行动。提高政治站位,全面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做到年初有安排、年中有总结,月月有考核,确保党建工作落实落细。利用上“党课”、冬春训、专题培训等方式,系统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达1800人次,党务工作者政治理论更加充实,思想觉悟更加深刻,业务水平更加精湛。强化党务培训,提高党组织服务水平。通过集中授课、业务实操,闭卷考试等形式,开展全镇60名党务工作者培训及“以考促学”业务知识测试,全面提升党务工作者综合业务能力。高质量开展组织生活会,确保党员组织生活正常化、规范化,各支部通过开展双述双评,查找问题,整改问题,改进作风,促进工作,激发支部内生动力,基本达到“红脸、出汗”效果,党组织整体能力大幅度提升。
二是夯实组织堡垒,实施“强基”行动。聚焦立根固本,推进党建积分制常态化。落实“三会一课”“一月一课一片一实践”主题党日,增强党员凝聚力、确保组织生活正常化。2023年七一集中表彰优秀党员65人,优秀党务工作者21人,慰问贫困党员21人。严把发展党员“入口”关,通过前期谈话、考察、培训,全镇新培养入党积极分子15人,新发展党员13人。大专及以上学历9人,平均年龄32岁,其中女性预备党员5人。把党建引领贯穿基层治理全过程,全面实施“片组邻三长制”,97个片长、152个组长、628个邻长细化治理,作用日益凸显,同时以支部“1+2”和领导班子联系指导推进全镇党建工作整体提升。持续推行“2234”村干部绩效月度考核管理机制,有效解决村干部管理不到位、履职尽责不主动、服务意识不强、带头作用不明显等突出问题。
三是着力清廉建设,实施“正风”行动。坚持“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各负其责,班子成员齐抓共管、镇纪委协调督查”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以压紧压实“两个责任”为导向,持续深化作风建设,始终以清廉建设贯穿各项工作始终。狠抓监督检查。强调日常工作作风纪律,紧盯关键时间节点,综合运用明查暗访、随机抽查、突击检查等方式,对乡镇日常签到签离、政务大厅人员及各办公室人员到岗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严格执行三重一大事项集体决策制度,强化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成员及各站所负责人监督,对各个岗位存在的廉政风险点逐一排查,形成事前报备、事中监督、事后备案的有序全过程的监督程序。开展“两带头五整治”纠风防腐专项行动,定期联合当地派出所等执法部门共同开展监督检查,传导压力,规范行为。积极开展两项专项整治。围绕“三湘护农”“领导干部利用职权为亲友牟利”两项专治任务,对标对表制定专项行动方案,“入村亲农”专项行动下村走访调研19次,开展副科级以上及重点岗位填写领导干部利用职权为亲友牟利自查自纠表格28人,填写规范婚丧喜庆承诺书24人。其中发现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突出问题和其他突出问题线索共计14条,已全数上报县纪委,均得到有效化解和整改。镇纪委在上级纪委的指示和协助下,办结案件1件,党内严重警告1人,批评教育3人,开展“回头看”办结案件走访工作2人次。聚力推进清廉建设。前往郑培民廉政文化教育基地学习“培民精神”1次、组织服务大厅工作人员签署“清廉大厅”建设廉洁承诺书11份,开展清廉乡村主题活动2次,构建清廉政治生态。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经济增速放缓,群众就业增收面临较大压力,镇域经济支撑不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需加快破解。二是产业结构不优,产业链尚不完备,重点优势产业规模不大,创新转型不快,经济发展后劲不足。三是医疗、教育、卫生、公共交通等建设仍有短板,服务水平与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需求仍有差距,生态环保、安全生产、风险防范等任务依然艰巨,保障和改善民生仍需持续发力。四是部分干部市场化意识、专业化素养、精细化管理水平还不高,担当作为、改革创新的能力仍需持续提升。部分村组干部仍存在能力不足不能为、动力不足不想为、担当不足不敢为的问题。三、2024年工作思路 (一)经济发展稳中求进,全面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 紧盯“内搭平台、外联老乡”发展路径,围绕“引老乡回故乡建家乡”的“湘商回归”战略,立足千工坪镇返乡创业园平台资源,稳步推进双招双引。紧抓“一村一品”建设,大力发展罗汉果、雪茶、猕猴桃、蔬菜种植等富民兴村产业,持续打造品牌知名度。推进农旅融合发展,聚焦“乡村旅游+”战略布局,盘活闲置资产资源,发展庭院经济。推动村级集体经济整体提升,力争村均经营收益达20万元以上。
(二)社会治理稳中求序,全面巩固和谐稳定局面。 进一步健全防返贫监测帮扶机制,多途径推进稳岗就业,持续巩固脱贫质效,惠农政策打通落实“最后一公里”。关注社会弱势群体,认真落实社会救济扶贫政策,兜牢民生底线,巩固好“两不愁三保障一安全”成果。严格落实安全生产“一岗双责”,强化安全生产责任。
(三)队伍管理稳中优化,全面筑牢拒腐防变安全堤坝。
始终把纪律和规矩放在前面,强化责任意识,弘扬担当精神,切实做到关口前移、防范在先。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意识形态工作的“一岗双责”,加强对财政资金、集体资产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监管。始终坚持“过紧日子”的理念,将有限的资金用在为民惠民、促进发展的关键之处。坚决整治群众身边的“微腐败”,始终保持反腐败的高压态势,让遵规守纪成为全体公职人员的自觉遵循。抓住“关键少数”,对政府领导干部进行严格要求、严格教育、严格管理、严格监督,全面筑牢拒腐防变的坚固堤坝,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四)乡村建设稳中提质,全面绘就和美乡村建设画卷。
将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作为乡村建设的总体目标,努力在广大农村营造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理念、积极向上的文明风尚和安定祥和的社会环境。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加强对污染企业的监督整改,同时鼓励发展与生态保护相关的产业,提供政策支持和经济激励,以促进乡村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增强文化软实力,丰富新时代文明实践内涵,保护和传承优秀的民族文化,立足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优秀文化赋能乡村高质量发展,提高民族道德素质,深入推动农村移风易俗,加强农村公共文化阵地建设,重塑乡村价值,实现乡村“由表及里、形神兼备的全面提升”。综合发力提升基层治理硬实力,持续改善基层公共服务设施,不断完善乡村建设决策和激励机制。逐步完善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智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将结合信息技术手段,促进乡村治理水平与效能的优化升级。
有话要说...